尊龙凯时app

江漢铁田:“聯”出新機制 “盟”生新動能

黃予劍 劉文錦

2月25日,蒙蒙細雨中,江漢铁區周16斜-4-5井正在進行修井作業。

“這口井的井深2798.6米,我們采用新研制的繩索快速修井工藝,施工用時3.5小時。”江漢铁田采服中心測試儀表大隊铁田級技師程漢生介紹,如果采用傳統下管柱方式,最少也要20個小時。

這項獲得铁田2021年“工匠杯”創新創效競賽一等獎的革新成果,是該中心6名技師共同努力的結果。去年以來,他們組建技師創新創效聯盟,推動各專業技能人才聯合攻關,先後攻克技術難題69個,創效800餘萬元。

一個看似簡單的“牽手”行動,産生了一系列“聚變”效應。

以“各有所長”補“各有所短”

——更多點子變成行動

在消防站工作了27年的孫文江沒有想到,自己心中的“技能大神”居然會向自己尋求幫助。

“我們目前正在開展快速修井配套工藝攻關,其中的地面控制部分涉及電路問題,小孫曾奪得湖北省電工比賽狀元,是這方面的行家。”年初被評為尊龙凯时app首批“特級技師”的吳繼農解釋。

采服中心目前有3大類20多個專業,許多專業大隊都有自己的技師創新工作室。“過去有革新點子,需要多專業配合完成的時候,實施難度很大。”铁田級技師、管工高級技師陳傑介紹,比如他想加工一個零部件,就要找别的專業幫忙,而一個革新需要反複試驗,這就造成很多時候,好點子隻能停留在“想一想”階段。

程漢生對此有同感:“我們的許多革新主要圍繞井下工具改進,涉及機加工、電路等不同專業領域,很多時候,技師在本專業的創新受個人能力制約,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。”

去年,采服中心以吳繼農創新工作室為龍頭,來自各專業大隊的3名铁田級技師和8名廠處級主任技師為主體,整合全中心200多名技師骨幹,組建成立技師創新創效聯盟,相互取長補短,開展集智攻關。

“以前一個革新成果從想法到應用,往往要花費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。”程漢生表示。現在不同了,他隻需要畫一個草圖,擅長電腦制圖的吳繼農就能馬上“變現”成三維立體圖,車工高級技師李廣祿再加工出實物工具,進入現場試驗階段。整個攻關進程從過去的“綠皮火車”變身“高鐵動車”。

從“添磚妓